您的位置 首页 民俗文化

九九重阳当天闽南有什么习俗

在闽南地区,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不仅是登高踏秋、敬老爱老的重要日子,还有很多本土习俗,让这个节日多了几分生活气息,以下是闽南常见、又具代表性的一些传统活动

九九重阳当天闽南有什么习俗

登高望远,老中带幼

在福州、厦门、泉州这些地方,“重阳节登高”并非只是老人行走的仪式,反而是全家出动的春游版登山。很多家庭会带孩子去名胜古迹、山巅平台或海边高处,让老人、孩子一起向上走,寓意“步步高升”“身体康健”。其中福州著名的乌山、大庙山、于山是市民常挑的登高地点。登上山顶后,大家会在石阶边、草坡上歇脚、赏景、吃点心,气氛温馨。

食九层糕、喝菊花酒

闽南重阳节在食品上的文化也很丰富。当地会特制一种名为“九层粿”的糕点,由米浆或糯米粉蒸出一层层,再切成菱形、插彩旗,寓意“层层高”“节节升”。此外,还有饮用菊花酒的习俗菊花象征长寿、象征纯净,与重阳登高、延年益寿的寓意相得益彰。这个节日吃糕点、喝菊酒,不只是味蕾的满足,更是一家人在节日里的小仪式感。

放“纸鹞”(风筝),驱灾散旧气

闽南地区“放纸鹞”是很有特色的传统“纸鹞”就是风筝,但在闽南方言中,“鹞”与“祸”谐音,因此孩子将风筝线放断、风筝飞高,就是“把灾难与霉运放走”的象征。重阳节这一天,全家人或邻里小孩会带着风筝、到空旷处比如海边、河畔、坡地,一起放飞风筝,看它在秋风中“翱翔”,像是“送走不顺,迎来新气”一样。

祀祖敬老,温情照料家人

在闽南,重阳节也被视为“敬老节”。这一天,很多家庭会组织家庭聚餐探望老人,或者一起前往祖坟扫墓祭祖。即便不是扫墓,家中也可能会备些糕点、菊花茶或果品,请祖先,也请长辈吃一份。仪式不一定繁琐,但气氛很温暖,让孩子从小体会“尊老、爱老、陪伴”的意义。

小提示:参与方式更接地气

选择一个适合的登山点,天气预报好就出发,带水带小零食,让老人孩子都舒服。

买或者做一份九层粿,吃的时候可以说说“节节高”“平安到老”的祝福语,增添仪式感。

放风筝可选简易款,让孩子自己也动手,增强参与感。

家庭聚餐或祭祖那刻,多给老人一个拥抱、一句问候,让传统在温情里延续。

总的来说,在闽南,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令,也是一份家庭文化、一种代际温情。登高、吃糕、放风筝、敬老祖,这些习俗看似简单,却都承载着“福寿安康”“岁岁平安”的祝愿。如果你家在这一天出来走走、吃吃、聊聊,会发现节日里真正重要的,是人与人之间那份暖暖的“在一起”。